羅馬書9-11章:你要變成我?救恩与族群的關係
9章:肯定彼此的身份。在主裏的位置。
10章:改變過去得救的觀念,是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上帝的方法。不加自己的文化方式在其他族群身上。
11章:除去優越感。不去輕看其他族群。
引言
弟兄姐妹,新年蒙恩。感謝主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我們可以一起在主裡敬拜愛我們的天父。我們一起同心禱告:愛我們的天父,感謝你的恩典和愛,藉著主耶穌基督把我們從不同的地方聚集在這裡一起來敬拜你。就求你的靈運行在我們當中,光照我們來明白你的話語。把以下時間交托仰望,奉耶穌的名求。阿門。
昨天是大年初七,不知道你有去撈魚生嗎?身為華人基督徒的我們,不知道你有遇過我們的華人族群文化跟我們的救恩有衝突的地方嗎?一個明顯的衝突是在華人傳統喪禮上,有些基督徒因為不能在整個喪禮中做些甚麼而有遺憾,好像自己很不孝。
這些族群文化問題好像跟救恩糾纏在一起。過去西方的宣教士好像也藉著救恩把自己的文化傳給其他民族,使他們跟自己族群的關係有張力。今天的宣教似乎也好像這樣,就如John Stott曾經在一個宣教會議上說:過去的宣教有太多的情況是輸出福音的同時,也輸出自己的文化,而教會有時卻受文化的影響多過聖經的影響。一位出生在拉丁美洲的聖經神學院的教授也說:西方基督教以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就合法化他們統治的行動…侵占和破壞我們的祖宗文化、掠奪我們的土地、統治我們。
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本身的族群文化需要因為基督救恩的緣故而彼此對立嗎?
今天我們要看羅馬書9-11章看看保羅如何來處理救恩與族群文化的關係,以致福音能突破族群文化的限制而把上帝的愛傳開。由於今天的經文很長,有些地方我只能大概解釋一下。
背景
保羅在宣教時,他所要面對的其中一個困難也是救恩與族群文化的衝突。因為猶太人用律法和他們的文化習俗來界定他們的身份,認為只有猶太人才是上帝的子民,所以,如果你要被上帝拯救,單單信耶穌還不夠,你還要接受割禮遵守律法,成為猶太人,那你才會被上帝拯救。
至於外邦信徒,當他們看到有那麼多猶太人還沒有信耶穌,就認為上帝已經棄絕了猶太人。所以,外邦信徒以為自己已經取代了猶太人在上帝國度裏的位置,而看不起猶太人,並且在教會裡也看不起遵守律法的猶太信徒。因此,當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一起生活時,就產生許多的衝突。簡單地說,猶太信徒的問題是你要變成我;外邦信徒的問題是我已經取代了猶太人。
那保羅要怎樣來處理這樣的情況呢?
上帝行憐憫成就不變應許(羅9:6-29)
以色列中以色列餘民觀(羅9:6b,27-29)
保羅就在羅馬書9-11章分三個要點來處理這樣的情況。首先,保羅在羅馬書9章先處理他們目前的情況,那就是肯定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在上帝國度裡的身份和位置。
保羅就在羅9:6用以色列中的以色列來處理只有小部份猶太人信主的情況。保羅不是用“不是所有亞伯拉罕的後裔,都是亞伯拉罕的兒女”來解釋這裡的以色列,而是在羅9:27-29用以賽亞書說:以色列子孫的數目雖然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這經文就說明了當時猶太族群的情況,原來以色列中的以色列是上帝早就應許的。不然,以色列就會被解釋成餘民,教會,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組合等等。
上帝對猶太人的應許(羅9:7-13)
處理了目前大部份猶太人還沒有信主的情況後,保羅接著就處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上帝國度裡的位置。首先我們來看保羅如何處理猶太人的位置問題。經文羅9:7說:“以撒生的,才可以稱為你的後裔”(創21:12)。為什麼只有出自以撒的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或上帝的兒女(羅9:8)呢?為何夏甲(以實瑪利,創16:1-16)及基土拉(創25:1-6)與亞伯拉罕所生的後裔就不是上帝的兒女呢?經文羅9:9說:“明年這個時候我要來,撒拉必定生一個兒子”(創18:10)。原來以撒從亞伯拉罕眾多肉身後裔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點是因為他是上帝應許的兒女(羅9:8)。這應許是上帝對亞伯拉罕和撒拉的應許。上帝不但應許,上帝也實現了這個應許。
不單這樣,上帝也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羅9:12;創25:23)。結果,上帝對利百加的應許也實現了,雅各被上帝所愛,以掃被上帝所惡(羅9:13)。而這一切,不管是以撒或雅各,他們被上帝揀選都不是根據他們的行為(羅9:12)或肉身(羅9:8)或是族群因素,而是因為上帝(羅9:12)及上帝對他們的應許(羅9:8, 12)。所以,保羅就透過亞伯拉罕及以撒的故事指出上帝實現了應許使祂的話語沒有落空。而且保羅當時代的猶太人的確是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線繁衍下來的。因此,保羅就藉著亞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一方面肯定猶太人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告訴外邦信徒他們並沒有取代猶太人的位置。
上帝對外邦人的應許(羅9:24-26)
既然外邦信徒沒有取代猶太人的位置,那為何他們也在上帝的國度有份呢?不是說只有猶太人才是上帝的子民嗎?保羅在肯定猶太人的位置後,也藉著何西阿書在羅9:24-26說:我要稱那不是我子民的為我的子民,那不蒙愛的為蒙愛的;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活上帝的兒子。這表示外邦人可以在上帝的國度有份,也是因為上帝的應許。
因此,猶太信主族群就不該再認為救恩只單單屬於猶太族群的。反過來說,外邦信徒也要感謝上帝而不是看輕其他還沒有信主的同胞或其他族群。
上帝是行憐憫的上帝(羅9:14-23)
那為何外邦人也可以成為上帝的子民呢?保羅在羅9:14-23指出因為上帝是一位憐憫人的上帝。因此,上帝拯救猶太人,上帝也拯救外邦人。那為何還有那麼多猶太人不信耶穌呢?保羅就以法老的故事來回答。保羅指出法老被上帝興起的目的是上帝要行憐憫施拯救。因此,保羅在羅9:18總結說:上帝憐憫人是為了拯救,同樣的,上帝剛硬人也是為了拯救。所以,不管是憐憫還是剛硬,上帝的目的都是為了拯救。因此,過去法老的剛硬使以色列人被拯救出埃及;今天不信的猶太人也使外邦人被上帝拯救。
這表示上帝能使本來是可怒的器皿變成蒙憐憫的器皿,可是窯匠卻不能,因為窯匠做了器皿後就不能再改變器皿的功能。所以,上帝不是棄絕了猶太人,而是轉換了他們的角色,使外邦人被拯救。保羅這樣做的目的是要鼓勵猶太信徒,上帝沒有棄絕還沒有信主的猶太人,同時,保羅也告訴外邦信徒不要輕視猶太信徒,認為自己已經取代猶太人的位置。
換句話說,憐憫人的上帝因為祂的應許而拯救人。這表示上帝的救恩是和族群的各種特徵或行為無關的。
既然救恩是和族群的祖先和文化習俗沒有關聯,那我們在宣教時,可以怎樣保留對方的族群特色而不影響救恩呢?因為過去的宣教歷史讓我們看到,信主的族群一般都會用自己的文化來改變接受福音的人的文化,使他們漸漸失去本身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可能被自己還沒有信主的族人排擠,而面對信仰和文化的張力。
特別是在節慶或喪禮上。有一個基督徒因為在家翁的喪禮上沒有參與任何表達他對家翁敬意的儀式而感到遺憾。另一個基督徒也在喪禮上被長輩說為甚麼不能入鄉隨俗。其中一位親戚還說如果你甚麼都不能做,那你最好不要來。在節慶的慶祝上,有些基督徒也選擇不參與或沒有在廚房幫忙預備不信主家人要吃和用來祭拜的食物,結果就被批評不幫忙,只會坐著等著吃。或是有些基督徒為了減少家人間的衝突而不去掃墓。有些基督徒也在婚禮時在敬茶這件事上跟父母和家人鬧得很不愉快。
既然我們說救恩是和文化沒有關聯,那為甚麼我們在這些課題上還是鬧得不愉快?或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認真去思想和處理這些看起來與救恩無關但卻影響我們信仰行為的文化課題。
保羅其實也沒有要改變猶太人或外邦人的文化習俗,因此,當保羅肯定了上帝的應許及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的地位後,接下來保羅就解釋不信的猶太人拒絕基督的原因,以突破猶太信徒的救恩和族群觀念。
基督完成律法的至終目的(羅9:30-10:21)
外邦人稱義與猶太人的不信(羅9:31-10:3)
保羅就在羅9:30-33到第10章嘗試解釋猶太人錯誤的救恩觀,以幫助他們瞭解上帝救贖的正確方法。保羅在羅9:30-33指出外邦人可以得到義,和上帝復和,是因為上帝的信實。猶太人本來也可以得到這個義的,但他們卻得不到,因為他們雖然追求上帝的義,可是卻不是倚靠上帝的信實所預備的救贖方法,而是靠自己的工作。就如羅10:3所說,他們要建立自己的義,而不服從上帝的義。
因此,保羅就在羅10:4說“基督終結了律法”。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上帝藉著基督來終結猶太人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稱義的方法,因為上帝使人稱義的方法是藉著上帝在基督裡的作為,而不是藉著人自己的工作。
上帝預備基督這救贖之路(羅10:4-13)
保羅糾正了猶太人錯誤的救恩觀後,就在羅10:5-13解釋上帝已經預備了耶穌這條救恩之路。任何人只要心裡相信上帝使基督從死裡復活,口裡承認基督為主,就被拯救。一點都不是靠人的工作去得到救恩的。人只是回應上帝的信實在基督裡所成就的救恩。
猶太人不信基督(羅10:14-18)
既然上帝預備了基督這條救恩之路,那不信的猶太人知道嗎?保羅在羅10:14-18說這些不信的猶太人其實是聽見了並明白了基督的話(羅10:19a),可是他們卻沒有回應,因為他們不信基督的話。為什麼他們不信呢?
猶太人族群優越感(羅10:19-21)
保羅在羅10:19-21說因為猶太人“對那不是子民的生妒嫉,對那無知的民族起忿怒”。意思是不信的猶太人有族群優越感。他們不能接受這些屬於“不是子民”及“無知的民族”的外邦人不需要變成猶太人而以外邦人的身份進入上帝的國度,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族群才是上帝唯一的選民。換句話說,猶太人無法突破自己的救恩和族群觀,認為救恩只有在猶太族群內才可以找到,而且是靠自己的行為去得到。
猶太人雖然不能突破自己的救恩和族群觀念,但上帝卻自己突破了他們的救恩和族群觀念,使外邦人被拯救,而且還在羅10:21說祂整天向那悖逆頂嘴的子民伸開雙手,期盼他們回轉。
從這裡我們看到關於救恩的兩個對比:一個是人的方法;另一個是上帝的方法。我們華人文化常常是使用人的方法去追求獨善其身,去修行,盼望這樣做能得到正果。在過新年的時候,我拜訪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說他在念誦佛教經書後脾氣變得非常好,個性也改變了,還說自己正努力,要找到修成佛的路。我就跟他解釋基督教的不同,因為耶穌已經預備了那條得救的道路,我們只需要去接受。再來我們不是去追求以便去得到,而是因為已經得到救恩了才努力過成聖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們是有了王子的身份而去活出王子的行事為人。我的朋友也看到這兩條路的不同,一個是靠自己,另一個是靠上帝,但他還是有保留。所以,如果要把上帝的愛傳遞給華人,就要突破華人靠自己得救的救恩觀,因為有華人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自己的救恩要自己負責去修。當然,自己修得好,臉上也有光。
可是,保羅卻把救恩的焦點轉向上帝,而不是人。目的是不要各族群有優越感,以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這就好像弗2:8-9所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所以,外邦信徒就不要輕視遵守律法的猶太信徒;猶太信徒也不要強制外邦信徒去遵守律法。雖然族群文化跟救恩沒有關係,但族群文化卻會影響人來接受救恩。因此,上帝親自突破了猶太人靠自己的救恩觀使外邦人被拯救,盼望上帝也幫助華人族群突破靠自己得救的救恩觀而被上帝拯救。
除去族群優越感(羅11:1-32)
保羅在羅馬書9章處理了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的位置問題,也在羅馬書10章要猶太人突破自己的救恩觀。接著保羅就在羅馬書11章處理族群優越感的問題。對猶太信徒來說,保羅在羅11:1-7以自己和以利亞七千人的故事來鼓勵這些在教會內佔少數的猶太信徒,他們不單是被上帝揀選的(羅11:7a),他們也能突破救恩只屬於猶太族群的救恩觀,而接納上帝拯救外邦人的方式,並且也告訴他們,他們沒有走錯路,因為上帝不會棄絕祂的百姓。
既然上帝沒有棄絕祂的百姓,那為何還有那麼多猶太同胞還在基督之外呢?羅11:7-10說是因為上帝使他們硬心,讓他們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到。而且筵席也成為他們的網羅、陷阱、絆腳石和報應。這筵席就如上帝賜給猶太人的優勢,但可惜這些優勢結果卻成為猶太人信靠基督的絆腳石。
上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保羅在羅11:11說:因為他們的過犯,救恩就臨到外族人,為了要激起他們妒嫉。原來上帝剛硬猶太人的心,改變他們的角色,目的是要拯救外邦人,以激起未信猶太人的妒嫉。所以,保羅一方面使猶太信徒明白未信猶太人硬心是爲了拯救外邦人;另一方面,保羅也讓外邦信徒瞭解,他們所看輕的未信猶太人原來是他們蒙恩典得救贖的原因,所以,外邦信徒就不應該再輕視未信猶太人,也當存敬畏上帝的心繼續信靠基督。
接著保羅就在羅11:16處理影響族群間互動的潔淨律例,因為猶太信徒認為不潔的外邦人身份會污染聖潔的猶太信徒,所以保羅就以聖潔的初熟果子與麵團來說明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都被聖潔的初熟果子“聖潔”了。因此,猶太信徒就不要在互動上以“不潔”的態度對待外邦信徒。
另外,保羅也在羅11:17-24以橄欖樹來描繪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的關係。橄欖樹的描述不但肯定外邦信徒是救贖恩典的共享者,也帶出各族群不必撇棄過去的身份特徵。因此,就沒有所謂誰在地位上較優越的情況,因為猶太人過去所倚靠的揀選、律法、優勢、及潔淨禮儀都在基督裡完成了它們的目的。所以,猶太人和外邦人都異中共存地被嫁接到豐富的橄欖樹上。
至於未信猶太人,保羅再次肯定地向猶太信徒陳明,只要未信猶太人不繼續不信基督,上帝仍然可以把他們接回去,因為上帝的話語不會落空。那這樣的情況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
保羅接著就在羅11:25-27說,只要猶太人願意接受外邦人以外邦人身份進入上帝國及承認自己是需要主耶穌基督拯救的罪人,那他們的硬心就會被清除。因此,“全以色列”都要按照信靠耶穌基督的救贖方式被拯救,而不是各派各家所認為的救贖方式。
至於“全以色列”的詮釋,由於“全以色列”的被拯救是未來式,再加上保羅從羅馬書9章開始到這裡都一直關注未信猶太人的情況,所以,“全以色列”就是指未信猶太人。
所以,保羅在羅11:28說:“就福音來說,因外邦信徒的緣故,全以色列是仇敵;就揀選來說,因祖宗的緣故,全以色列是蒙愛的。不過,無論是仇敵,還是蒙愛的,“全以色列”都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而被拯救,因為保羅在羅11:29說:“因為上帝的恩賞和呼召是決不會反悔的。”
所以,無論是猶太信徒還是外邦信徒,誰也沒有比誰優越,大家都是一樣靠著耶穌基督而被拯救。但是族群的衝突到今天還是不斷地發生,就如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的大屠殺,烏干達的胡圖族及圖西族之間的屠殺事件,科索沃和南斯拉夫的種族暴亂,東亞族群的族群優越感等問題,或是異族通婚等等,都會帶來許多文化的衝突。那要如何來化解這些衝突呢?就如保羅所說:藉著主耶穌的救贖,在教會中異中共存,不用在族群的課題上以為高人一等而排擠別人,也不用把自己的文化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因為族群文化不會影響我們的救恩,但要去除不合真理的文化表達方式或內涵。特別是新加坡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救恩需要接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教會裡一起用耶穌基督的愛來生活。
結論
總括來說,族群和救恩是不需要好像猶太人一樣緊緊扣在一起的,因為族群文化不會影響救恩。但救恩的表達的方式多少也會受文化的影響,就好像非洲的黑人基督徒,他們的崇拜也有他們自己黑人文化的特色,那我們華人基督徒可以有怎樣的特色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不然許多華人會在文化的課題上一直與救恩擦身而過。過去基督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就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好像清朝康熙時代的禮儀之爭,影響了福音的廣傳。盼望保羅在羅馬書9-11章處理救恩和族群課題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去釐清一直困擾我們的文化課題,以致救恩可以臨到許多年長的華人和華人群體。再來就是那些還沒有接觸福音的族群,或已經在接觸福音的族群,使我們不會好像猶太人一樣要把他們變成像我們一樣,而產生救恩和族群文化的衝突。
禱告
愛我們的天父,雖然人在犯罪後產生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你卻接納這些的不同,並藉著耶穌和聖靈來把這些不同文化和語言的人聚集在你的教會裡,使我們曉得如何來以你的愛來接納彼此。就求你幫助我們以你的愛來突破我們的救恩和族群觀,也幫助華人族群突破要靠自己得救的救恩觀,使你的福音能在華人族群中廣傳,榮耀你的名。奉耶穌的名禱告。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