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历史背景总揽
本文尝试找出雅各书写作的历史处境,以期能帮助我们更认识雅各书的内容。
1.作者
圣经中,有四个雅各:
a. 路加称的“雅各的儿子”的雅各(路6:16;徒1:13)
b. 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太27:56;可15:40)
c. 有“雷子”之称的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可1:19),耶稣门徒之一(太4:21):虽然教训于耶稣相近,但他在主后44年被希律亚基帕一世所杀,所以不可能是作者。
a.
雅各书的用语与使徒行传15章中雅各的演说和公函有相似之处。
b.
信中所叙的事,与历史记载有关主耶稣之兄弟雅各的生平及性格,正好吻合。
c.
雅各书中有犹太人独特的味道。
d.
其他的雅各均不及主的兄弟雅各适合写这书。
(是犹太人。熟悉耶稣的教导和旧约。是耶路撒冷的领袖。)
(反对雅各写的:希腊文好,故不可能,但也可能请人写。天主教:马利亚只生一人耶稣,雅各是同父异母生的。)
2.写作日期和地点
雅各书约在主后44至49年间写成。它的理由有:
b.
根据书内所述当时社会情况,贫富问题(1:9-11,2:1-7,5:1-6),因主后70年后,有显著改变。
c.
渴望主再来(5:7-8),因第二世纪较少有对末世论的教导。
d.
书中没有对外邦人入教的辩论。而使徒行传15章的耶路撒冷会议是在主后49-50年举行。
e.
书信的对象是犹太人(1:1),是保罗在首次宣教行程之前的现象。保罗首次宣教旅行是在主后46-48年。
f.
最重要的证据是2:14-26所述的信心和行为的教导,显示雅各可能是澄清保罗初期出来传道时所产生的误解,而不是反驳保罗的罗马书(成书于主后57年)或加拉太书(成书于主后49或54-55年)因信称义的教导。
雅各书也是在耶路撒冷写成,因为雅各是耶路撒冷的领袖,而“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1:1)不是指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而是指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在“写作对象”的部分有详细的解释。
3.写作对象
书中只有一处提到收信人,就是“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1:1)。[5] 一般以为这是写给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基督徒的信。但其实“十二支派”在旧约是指以色列民族,而在被掳后是指被神所召集的子民。这里提醒读者他们是分别为圣选召出来的子民普通信徒。“散住”指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因被逼迫而四散(徒11:19)。因此,雅各的对象是这群散住在巴勒斯坦外的犹太基督徒。[6] 另外,写作的对象应该是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为当地的农夫是属雇工性质,而不是农奴(参5:4)。[7]
(写作日期是在44至49年间,当时外邦信徒还非常少,故对象是犹太基督徒。与彼得的“散住”寄居在地上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而且也不曾使用“十二支派”指教会。徒11:19用“散住”,也可指外邦人;被逼迫的犹太人。教会问题是讲太多,不是教义上出问题,而是生活行为出问题)
4.体裁和特征
体裁像讲章,而不像书信,所以没有一般的开启语后的祝福和结束的问安等。文章属于警句式的文体,内容则带勉励性。全部108节中约有60节使用命令式的动词。全书几乎没有教义性的教导,只是有关基督徒的行为。每一段劝勉都很短,中间也好像没有逻辑性的连贯,而是以标语口号联接。这是犹太人帮助口传记忆资料的方法。
另外,它引用许多旧约的语句和典故,显示作者很熟悉旧约。此外,作者也模仿两约之间的智慧文学,如“你要敏捷的听,温和的回答”(传道经5:11)比较1:19“人人都应该快快地听,慢慢地说”等。
5.写作背景
从4:13-5:6,我们看到他们当中有两群人,商人(4:13-17)和农夫(5:1-6)。这商人是富有的(5:1),而农夫一般是贫穷的。2:6-7也解释了这些富有的商人是社会上有权势并欺压基督徒的人。这也符合当时巴勒斯坦的情况,就是没有太多的土地给人耕种,而且经商也较快能致富。这致使一般城市的人向商业靠拢,而郊区则是务农的。也因为这样,耶路撒冷成为一个商业的中心,物质主义开始在这个城市盛行。因此,雅各在4:16指责教会里那些自满自足骄傲自夸的富有商人,因为他们把希望放在物质而不是神身上。因此,雅各指责的不是他们的富有,而是他们的物质主义。[9]
一般在巴勒斯坦的农夫是贫穷的。这是因为这国家的土地渐渐被一小群有钱的人控制。这些农夫本来是拥有自己小片的土地。但由于旱灾或其他灾害,致使他们把他们的土地抵押给人以换取种子和粮食。可是,连连歉收,使到他们被逼要卖掉他们的土地。这些土地就渐渐集中在几个有钱人的手中,而这些农夫就只好在自己曾拥有的土地上替这些有钱人打工。这些有钱人一般都是政治人物,也包括大祭司家族。他们对人民抽取重税,再加上管理不当,使人民百上加斤。不过他们也不把这些农民变成奴隶,可能是宗教对蓄奴有规条的要求。因此,这些贫穷的农民虽然是自由身,但却被有钱人压迫,被扣工资。这可以作为巴勒斯坦在犹太第一场战争之前30年的历史背景,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普通老百姓在贫穷下受苦,富有阶级压迫低下阶层的人。[10]
除此之外,当希律亚基帕一世逝世后,巴勒斯坦的政治不是很稳,还有连连的饥荒,使到耶路撒冷的教会更贫乏。保罗在这时期也向其他地区的教会呼吁捐项的事奉(徒12:25,24:18;罗15:26;林前16:3)。另外,在政治上,富人和大祭司集团偏向罗马政府,剥削其他低级神职人员,致使这些被剥削的向奋鋭党靠拢。在这样一个到处有剥削的社会气氛下,一方面教会可能会对富人不满,因为他们抢夺了会友的土地,不愿聘请基督徒工人,也压迫教会。另一方面,教会也可能会奉承那些富人,因为他们的钱能救命,当然不能得罪他们(2:1-6)。
再加上,教会过去在30、40年代那种慷慨、凡物共用的情况已经褪色了。教会在经济的压力下,抓紧钱财,但却在真理上妥协,没有怜悯和实际行动的信仰(2:16)。这也是为何雅各指责他们只有信心而没有行为。在教会外,人民为亲奋鋭党或亲罗马政府的领导人物的选择而挣扎;在教会内,就有投诉、苦毒和挣扎要不要参加奋鋭党反抗政府的呼声。[11] 这些成为雅各写雅各书的背景。雅各没有参加奋鋭党,他要信徒不要效法世界,把外面社会的价值观带进教会,反而要他们除掉仇恨(4:1-3)、控制言语(3:5-12)和怒气(1:19-20),对富人和穷人一视同仁(2:1-4),也不要乱起誓(5:12),特别是向奋鋭党所起的誓。虽然富人压迫(5:4-6),控告(2:6),也嘲笑他们的信仰(2:7),但雅各要他们忍耐面对试炼(1:12;5:8-10)。[12] 因为知道,主的日子近了,神会审判和拯救(5:7-11)。
因此,我们可以说雅各写这书是因为教会不合一、没有爱及失去了怜悯慷慨彼此帮助的心。在压力下,信心的试炼分化了教会的信徒。因此,雅各呼吁教会要恢复合一和慷慨。他也谴责那些富有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弟兄压迫扣工资(5:4),但雅各要他们拒绝用仇恨和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主的日子近了,主必会审判(5:8-9)。[13]
6.写作目的
雅各强调听行并重的重要和需要。因为读者的生活有矛盾,就是言行不一致,行事为人与所蒙召的恩不相称。所以,雅各要读者应该作行道的人,不要单作听道的人,自己欺骗自己(1:22)。
1.
巩固受试炼的犹太基督徒(1:2-4,13-15;5:7-11)。
2.
矫正对于保罗有关因信称义之教义的误解(2:14-16)。
3.
行出与信心相称的生活,以便能除去教会内分化的现象,活出合一、爱及慷慨的生命。
4.
脱去世界价值观的影响。
5.
呼吁信徒带领离开真道的弟兄姐妹回到教会(5:19-20)。
(试炼=不满,冲突,苦毒,仇恨,贫富问题,阶级问题)
(不是教义问题,而是生活问题。指出不对地方,鼓励过信心生活)
结语
从当时巴勒斯坦的历史背景中,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两极化,富裕的领导人和贫穷的平民百姓;亲罗马政府的有钱人和亲奋鋭党的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被富人剥削和压迫,特别是基督徒。在教会,会友也有这样的两极化。富有的没有怜悯贫穷的(2:16),或是有人去讨好富有的。这造成教会没有合一,也没有爱心,更失去了初期教会那种慷慨的心。这也是为什么雅各写信给耶路撒冷教会的原因。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各要他们活出信心的行为来,除去教会中弟兄姐妹之间的不满、冲突、苦毒、仇恨、言语的中伤和怒气等,以便教会能合一来面对外面社会处境的冲击,盼望主的再来,忍耐到底。
[9] Peter H.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 Grand Rapids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P.30.
[10] Peter H.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 Grand Rapids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P.32.
[11] Peter H.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 Grand Rapids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PP.32-33.
[12] Peter H.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 Grand Rapids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P.34.
[13] Peter H.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 Grand Rapids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P.3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