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星期三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摘要分享 - 第二卷第16章 - 基督是要解決上帝的忿怒還是滿足魔鬼的要求?

2.16 基督是要解決上帝的忿怒還是滿足魔鬼的要求?

人因犯罪而引起上帝的烈怒和憎恨,結果人被定罪而面臨死亡及失喪。因此,上帝就差派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藉著死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成為贖罪祭,除去人的罪,平息了上帝的烈怒和憎恨,使人與上帝和好,彰顯上帝對人的愛。由於人對上帝的發怒和對永死的恐懼,使人抓住永生或心存感恩,在基督裡接受上帝的愛。[1] 因此,上帝出於愛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藉著基督拯救了我們。[2] 這裡的重點是基督的贖罪、平息上帝的忿怒、上帝的愛、及人去接受上帝的愛。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罪只是道德的對錯嗎?

罪只是道德的對錯嗎?

若對罪的觀念只是停在道德的層面,那對有修養的未信者來說,福音只是弱者的避風港;若罪的觀念不單只是道德的觀念,也同時是一種權勢,那不管有修養的人,還是有許多過犯的人,都一樣是在這罪的權勢底下生活。這表示雖然在罪權勢下的人也可以有好的行為,就如大部份人都是奉公守法的人,可是有好行為的人並不表示就是生活在罪的權勢之外,因為人人都是罪人。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在罪的權勢底下,被看管、被轄制。

在這轄制下雖然也有人的修養很好,但卻是生活在罪的權勢之下。意思是在黑暗的國度裏也有好人,但卻是生活在黑暗的國度裏。所以,保羅說:他救我們脫離了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入他愛子的國裏。(西1:13)。意思是,耶穌基督已經擊敗罪的權勢,那祂的福音就是要生活在黑暗或罪的權勢底下的人搬家,不管是好人還是行為有缺失的人,都要搬進愛子的國度裏。因此,我們要擴大我們對罪的觀念的格局,而不只是局限在道德的對錯而已。要不然,對有修為的人來說,福音只是行為不夠好的人的避風港或安慰劑,可是他們卻忘記了或看不到自己是生活在罪的權勢底下。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除舊迎新

除舊迎新

農曆7月的時候,你有沒有看日子才出門呢?還是你有沒有阻止你的家人在這個月出遊,特別像是海邊這些地方?若我們這樣做的話,那其實表明我們裏面的思想還有需要拋棄的部份。就好像新年到來前,我們一般都會大掃除一番,把家裡打掃乾淨,也把舊的或不要的東西處理掉,把整個環境整理一新,迎接新的一年。

2013年6月5日星期三

認罪悔改:是改變行為,還是改變思想?

認罪悔改:是改變行為,還是改變思想?

人犯了錯要怎麼辦?基督徒說:“要認罪悔改,不要再去做了。”可是人是軟弱的,又沒有力量,所以,過了一段時間,我還是一樣犯同樣的錯,那怎麼辦?基督徒說:“那表示你還沒有完全悔改,你沒有信心,你要完全依靠神,向神認罪悔改。”爲什麽人認罪悔改後還會一再犯同樣的錯?就算是非常認真的認罪悔改,情況也沒有不同,那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為人是軟弱的嗎?還是認罪悔改只是治標不治本?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加爾文的人論

1. 加爾文的人論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第1卷第15章及第2卷第1-5章有清楚的人論教導。本文分五部份來論述加爾文的人論。

2. 墮落前的情況

加爾文認為需要討論人被造前的情況,使人無法為自己的錯誤辯護找藉口責怪上帝所造的人有瑕疵,若人這樣做的話,他其實是在侮辱上帝。[1] 所以,加爾文重申人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切創造物中最能彰顯上帝公義、智慧和慈愛的最高貴傑作。[2]

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

跪拜:向人的敬拜或尊敬?


跪拜:向人的敬拜或尊敬?

基督徒不可向其他的偶像跪拜是可以理解的,但基督徒不能向人跪拜則眾說紛紜。有些是堅持不許向人跪拜,有些則說不可向死人跪拜。在清朝康熙時代,基督教當時因為跪拜問題而發生了禮儀之爭,從而影響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揚。那到底聖經是如何看跪拜這件事呢?

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馬太福音28:18-20 - 相信、教導、並遵守

馬太福音28:18-20


18耶穌上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都賜給我了。
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20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這樣,我就常常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

耶穌這大使命不單是去傳福音,也是要傳福音的人去教導那些因所傳的福音而相信的人,使他們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教導。這表示福音不單只是因信稱義,福音也是要相信的人去遵守耶穌所教導的一切。意思是相信的人要“努力”去遵守耶穌的一切教導,而不是認為這些教導是不可能遵守,或認為不必遵守,只要信就好了,因為人是因信稱義的。另外,傳福音的人是需要去教導相信的人的,而不單只是領人相信而已。

若信徒有“信”就好的觀念,其他的只是參考而已,或以“軟弱”為理由來說明遵行耶穌吩咐的困難,那這福音可能會變成廉價的福音,對“信”的瞭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已。其實“信”不單是自己的相信而已,若是那樣,可能變成是自己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耶穌而已,是相信自己的相信而已,而不是真的相信耶穌本身,那這樣的相信其實對自己的生命完全沒有什麽影響。另外,“信”其實是指上帝的信實,而這信實要求人也以信實委身在上帝的吩咐裏,而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說“信”不是以人為中心,而是以上帝為中心,因為是上帝的信實成就了救恩,而人只是對上帝的信實被動地回應,並委身在上帝的吩咐裏面。

簡單的說,傳福音的人要努力傳福音,也要努力去教導接受福音的人。相信耶穌的人也應當努力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這不是說靠行為稱義,而是回應耶穌的命令而已,也是“信”的原意。若人願意如此行,那耶穌就與遵行其吩咐的人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羅馬書4章:因信稱義的恩典人生


1. 亞伯拉罕因恩典藉信心稱義(4:1-8
4:1-8ABA’B’的平行結構,如下:

            A 若亞伯拉罕因工作稱義,是應得的(誇口)(羅4:1-2
                        B 亞伯拉罕信靠上帝被稱義(羅4:3
            A’ 做工得工價是應得的,不算是恩典(羅4:4
                        B’ 所有沒有工作的人信靠上帝被稱義(羅4:5-8

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約翰福音19章:感想 - 為掌管生命的天父堅持到底


1. 生命的主權在誰手中?

雖然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甚麼罪,但他卻沒有按真理執行公義,為了自己的政治位置而隨意處理別人的生命。彼拉多以為靠自己的職位可以有掌控生命的權利。兵丁也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囚犯的生命,可以任意來分囚犯的衣服。大祭司也以為自己可以為自己的地位為所欲為,藉著污蔑,控告耶穌。當他們見彼拉多猶豫的時候,進一步藉著律法來控告耶穌。他們再看不行,最後就藉著指控若彼拉多不處死自命為王的耶穌,就是凱撒的敵人。這些人都以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而不按真理來行,可是耶穌的反應卻不同。

羅馬書3章:恩典的救恩


1. 全人類沒有信心和律法的工作的犯罪生命:因罪使人不信上帝(3:9-20
既然猶太人都不信和不順服上帝,也沒有行出按照上帝律法的工作,所以他們其實和外邦人沒有兩樣,沒有誰比誰更好。爲什麽呢?因為他們都在罪惡之下(羅3:9)。所以保羅在羅3:10-18指出為何猶太人和外邦人本來可以相信和順服上帝而行出律法的工作但卻無法做到的原因。那是因為罪,罪使所有人都在其權柄之下。罪使到所有人都不是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