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放下自己順服上帝(雅4:1-17)


放下自己順服上帝(雅4:1-17

人間許多的衝突是因為不能放下自己,心中的私慾阻礙了彼此的接納。世間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彼此爭競,那才能把人比下去,才能突圍而出,登上翹楚和成功得到所要得到的東西。這是世俗所教導的人生價值觀可是,雅各卻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要我們放下自己,順服上帝。那是怎樣的一種價值觀呢?

世俗價值觀的內容:私慾、妒忌、貪心(13

首先,雅各說明世俗的價值觀所帶來的影響。那是一個怎樣的影響呢?雅各在經文四章1節說:「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為何人與人之間有爭鬥、爭執或是衝突呢?除了彼此之間不能同意彼此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人要得的更多。為什麼人要得到更多呢?雅各就指出人要得的更多而產生衝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心裡的私慾。這個私慾使我們不同意彼此,也使我們要得的更多,因為私慾的本像就是只顧自己,為自己的利益而與人爭鬥,要把人踩下去。所以,我們的社會就產生許多的衝突。這些衝突包括階級的爭鬥,如對富人和窮人有不平等的對待、富人剝削窮人(二19);在團體內或是職場上對職位、權力的爭鬥;在家庭中或是人際關係之間對彼此的批評或毀謗,爭奪財產等。這些衝突傷害了彼此之間的關係。造成這些衝突的原因是因為私慾。為自己的私慾而活就是世俗的價值觀。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羅馬書: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

以下文章曾在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的研討會發表

陳維進。〈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專文,發表於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青年神學人研討會,台灣台北,2020年6月5日。




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
陳維進
中台神學院


一、引言: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的可能性

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有這個可能嗎?因為一般對羅馬書的詮釋是以因信稱義為主,也包括對宣教、護教或牧養等目的為解讀進路。雖然海斯(Richard B. Hays)重申「羅馬書從頭到尾是徹底地以上帝為中心(theocentric)」,[1] 貝克(J. C. Beker)和楊詠嫦也一致認為羅馬書的「信」是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為中心,[2] 可是他們卻沒有使用以上帝為中心的觀點來詮釋羅馬書的因信稱義。雖然海斯、貝克和楊詠嫦沒有嘗試以上帝為中心的進路來解讀羅馬書,但這表示有這個可能性,因為他們都一致認為羅馬書是以上帝為中心,只是他們沒有嘗試而已。所以,本文就嘗試這個可能性。

本文嘗試從羅馬書的歷史情境和邏輯情境來進行以上帝為中心的解讀,亦即「以上帝的信實解讀羅馬書」的可能性,並以這個可能性進行羅馬書的詮釋。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再思稱義

再思稱義

 

本文曾在新加坡長老大會的改教五百週年紀念研討會發表(18.11.2017

 

教會需要增長,但卻面對信仰內容淺化,教會觀念扭曲,牧長領袖腐敗,基督信仰全面世俗化等問題。或許其中一個原因是對因信稱義的誤解。而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在500年前開啟宗教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

對於因信稱義,其中的“信”可解釋為信心、相信、信靠或順服。對信這樣的詮釋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問題(文末會再討論這主題),主要的問題是對“稱義”的詮釋。馬丁路德把稱義詮釋為上帝算罪人為義。天主教則把稱義解釋為人漸漸改變而成為義人。所以,天主教有聖人的觀念,可是馬丁路德卻指出人原本就是罪人,根本不可能真正成聖,因此,在上帝眼中我是義人,在人眼中我是罪人。這是馬丁路德有名的“同時是罪人和義人”的教導。[1]

無論是把稱義解釋為成為義人或是算為義人,這兩種稱義都需要基督的義。天主教認為上帝把基督的義注入給罪人而使人成義,馬丁路德倡導上帝把基督的義歸算給罪人而使人算為義。[2]注入和歸算的稱義觀念一直主導稱義的詮釋,直到保羅新觀的出現。

保羅新觀的代表人物有桑德斯、鄧雅各和賴特。桑德斯把稱義解釋為轉移主權,參與在基督裡;[3]鄧雅各認為稱義是被上帝接納;[4]賴特把稱義詮釋為上帝宣告人成為恩約家庭的成員。[5] 表面上,他們對稱義的詮釋各異,但他們的解釋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成為上帝家裡的成員。

換句話說,天主教的稱義是成為義人,馬丁路德的稱義是算為義人,保羅新觀的稱義是成為成員。這三種解釋的共同點是與身份或地位(status)有關,無論是成為義人、算為義人或成為成員,它們都表達人在上帝面前的身份或地位。可是,身份或地位是稱義這個字詞所要表達的意思嗎?還是說稱義的觀念已經離開了它原本所指涉的意義?

另外,稱義的這三種觀念也影響了它們與好行為的關系。如何成為義人?完全因為上帝的恩典,用好行為表達出來,但最後卻倡議人若沒有好行為就無法得救。如何歸算為義人?完全基於上帝的恩典,不需要有好行為,但卻導致否定行為或律法的可能性。如何成為成員?完全出於上帝的恩典,但用好行為來維持成員的身份或地位。這三種稱義觀點都認為上帝的恩典是基礎,但一個需要有好行為,一個認為不需要,一個是用好行為來維持身份。

那到底稱義與好行為有關嗎?與身份或地位有關嗎?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重新探討“稱義”這個字詞的意義,以確定它是否與身份或地位有關。由於馬丁路德是從羅馬書得出稱義的意義,因此,本文也以羅馬書為主要探討的範圍。

2020年5月7日星期四

羅8:1-13:得力到底


得力到底(羅8:1-13
-和合本-8
1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2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3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4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5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6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7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8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
9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10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11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13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各位師長同工和同學們,平安。感謝主,我們仍然可以在疫情中繼續敬拜上帝,也繼續可以上課。在人心慌亂中,願上帝所賜的平安,與你同在,使我們不必過度驚慌與害怕。今天就讓我們從羅馬書8:1-13談談什麼是得力到底,以致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力到底。

禱告:愛我們的天父,感謝你我們因耶穌而共為肢體,能夠彼此紀念和彼此幫助。你的話語也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以下的時間求你繼續賜福和帶領,使我們從你的話語得力到底。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引言:弟兄姐妹,過去四個月的時間,世界發生許多的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疫情,讓整個世界都恐慌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東西可以給我們力量呢?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

以弗所書四章11~13節:教會成長的關鍵要素

這篇文章刊登在《中台神學院院訊》

陳維進。〈教會成長的關鍵要素〉。《中台神學院院訊》249(2019):2-3,15。



教會成長的關鍵要素

許多教會尋找可讓教會成長的方法,無論是細胞小組、幸福小組、成功神學、醫治特會、講方言、有力的領導、健全的組織結構、激勵人心的敬拜、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等。這些方法主要是聚集、彼此相愛、滿足需要及有效管理。教會施行這些方法,信徒應該個個有如精兵。可是,許多信徒在散會後,仍然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這間中缺乏了什麼,以致信徒在散會後無法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或許其中一個原因記載在以弗所書四章1113節。因此,本文嘗試透過以弗所書四章1113節,探討信徒散會後無法活出基督生命的原因,以致教會可以修正並幫助信徒生命成長,在散會後依然能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

以弗所書四章1113
11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秸的服事? 哥林多前書三章12~15節的再思


這篇文章刊登在《中台神學院院訊》
陳維進。〈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秸的服事? 哥林多前書三章12~15節的再思〉。《中台神學院院訊》250(2020):2-3。


  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秸的服事? 哥林多前書三章1215節的再思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1215

過年過節,除了感恩、慶祝、展望、美食之外,最辛苦的是那些服事的人。耶穌因愛而服事,那我們為何而服事呢?有一段經文與服事有關,可是它卻有多樣的詮釋角度。這段經文是在哥林多前書三章1215節。
一般我們把這段經文解讀為服事者服事工作的層次,到底是金銀寶石,還是草木禾稭。這使有些服事者擔心自己的服事是用什麼做的,其結果也不同。我們都知道,服事上帝是因神的恩典,也因上帝的愛,我們願意回應這樣的愛而服事愛我們的上帝。論功行賞,是屬世的觀點,應該不會在服事上帝的人身上聞到這樣的味道。然而,對獎賞有不同看法的服事者,或許對金銀寶石與草木禾稭有不同的解讀。這些解讀,常使服事者謹慎自己的服事,必定是要金銀寶石,而不是草木禾稭。

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

馬可福音8:22-26 兩次接觸的醫治:看見耶穌


馬可福音8:22-26 兩次接觸的醫治:看見耶穌

22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 
24 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 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眼睛。這對眼睛讓我們能看見,可是我們有時有在看但卻看不見。David Copperfield曾經把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變不見。那座像明明就在那裡,可是我們看但卻看不見。看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生命。

今天這段經文的瞎子也要看見,他經歷了兩次接觸的醫治,為什麼他要經歷兩次接觸的醫治呢?我們就來看這個醫治的神跡。經文說到耶穌和他的門徒來到伯賽大,有人就帶了一個瞎子求耶穌醫治他。根據太11:21,耶穌在這個村子行了許多的神跡,可是他們都不願意相信和悔改。或許是這個原因,耶穌就拉瞎子的手,離開那個村子,到村子的外面去,不要讓他們看見這個神跡。反正他們看了也不會相信。

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

主耶穌為我們的身體而死?哥林多前書六章13節


主耶穌為我們的身體而死?哥林多前書六章13

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 神要叫這兩樣都廢壞。身子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林前6:13

這節經文的前半部(「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 神要叫這兩樣都廢壞」)其實不是保羅的觀點,而是哥林多教會的觀點。保羅嘗試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

哥林多教會持守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身體是不好的,會被上帝廢壞,那就不需要好好善待身體,可以去行淫亂的事。錯誤的身體觀造成哥林多教會基督徒犯淫亂的罪,但卻認為不是罪,因為上帝會把身體毀壞。所以,保羅指出他們的錯誤,說:「身子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乃是為主」,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基督的肢體,我們的身體也是聖靈的殿,這使我們的身體變得寶貴,不能隨意待它,是為主而活,被主所使用。再加上,保羅指出淫亂的事是做在身體內,其他的犯罪是在身體之外,所以淫亂是更嚴重的罪行。

這就如若我們有錯誤的末世觀,認為地球將被毀滅,然後有另一顆新的地球,那我們就不會去重視現在這顆地球的環境、資源、氣候等議題,因為地球將被毀滅,我們可以隨意待它。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上帝要我們好好管理這個地球。所以,錯誤的觀念造成錯誤的行為。隨意對待地球,就如哥林多教會隨意對待身體一樣,因為有錯誤的觀念。所以,哥林多教會錯誤的身體觀,造成他們對淫亂的罪的輕忽。

除此之外,保羅也指出不可淫亂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主也是為身子」。「主也是為身子 是什麼意思呢?哥林多前書六章14節說:「並且 神已經叫主復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們復活。 從這節經文中,我們看到「主也是為身子 的意思是主耶穌為我們的身體被釘在十字架上,以致我們的身體被救贖,可以在末日的時候復活。耶穌已經身體復活,是初熟的果子。聖靈不單使耶穌從死人中復活,有復活的身體,聖靈在末日也要使我們的身體復活,有復活的身體(羅馬書八11,「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所以,耶穌為我們的身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為我們的身體而復活,那我們就更要珍惜我們的身體,保守我們的身體,不濫用它,特別是在淫亂這件事上。

2019年10月18日星期五

基督徒會犯罪嗎?


基督徒會犯罪嗎?

5  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 6 我們若說是與 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 7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8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10 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 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一510

 4 亞倫的後裔,凡長大痲瘋的,或是有漏症的,不可吃聖物,直等他潔淨了。無論誰摸那因死屍不潔淨的物(或譯:人),或是遺精的人, 5 或是摸甚麼使他不潔淨的爬物,或是摸那使他不潔淨的人(不拘那人有甚麼不潔淨), 6 摸了這些人、物的,必不潔淨到晚上;若不用水洗身,就不可吃聖物。 7 日落的時候,他就潔淨了,然後可以吃聖物,因為這是他的食物。 8 自死的或是被野獸撕裂的,他不可吃,因此污穢自己。我是耶和華。 9 所以他們要守我所吩咐的,免得輕忽了,因此擔罪而死。我是叫他們成聖的耶和華。(利廿二49


利未記廿二章49節讓我們看到,祭司會犯錯,犯錯了就不能做某些事情。若不去處理所犯的錯,就不討神的喜悅。可是,經文卻說要去處理所犯的錯。處理了所做的錯事,就潔淨了,就可以去進行神要我們做的事。所以,人不是不會做錯事,而是做錯了,犯罪了,就要去處理。處理了,就恢復關係,恢復可行的事。不去處理,神就不喜悅,要審判。

2019年10月17日星期四

不要植入晶片?666的迷思

不要植入晶片666的迷思

 14 牠因賜給牠權柄在獸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 15 又有權柄賜給牠,叫獸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 16 牠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 17 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做買賣。 18 在這裡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它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啟13:14-18

過去我們對啟示錄十三章14-18節的解釋是:不要在自己的右手上或是在額頭上受印記。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在右手上或是在額頭上植入晶片或蓋印植入晶片帶來許多的便利,可是,有些基督徒認為這是魔鬼掌控人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