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星期三

基督论:初期教会历史有关基督论的发展


初期教会历史有关基督论的发展

基督论是基督教信仰核心的核心。对基督的认识不只会影响教义,也会影响信仰的实践。基督论在初期教会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   关于基督神人二性的真实性
在使徒时期,基督徒宣告“耶稣是主”,开启了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时代。过后,由于受到希腊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产生了两种异端:一种是否认耶稣基督的神性,另一否定耶稣基督的人性。

1.        否认耶稣基督的神性:
伊便尼主义(Ebionism不信童贞女生子,认为耶稣只是约瑟和马利亚肉身结合所生的。而嗣子论(Adoptionism则认为神格中只有一位上帝。耶稣只是一个灵命和道德比别人高的真实的人。他不是道成肉身,而是肉身成道。这两派都强调基督的人性,但却忽略了基督的神性。

2.        否认耶稣基督的人性:
幻影说Docetiam认为物质是败坏的,灵魂精神是美好的。因此,基督不可能真实地与人身结合。祂的人形也只是个幻影,因为他们认为神不能受苦。因此,在耶稣被钉十架前,基督已经离开了身体。诺斯底派和马吉安主义相信此说。简单的说,他们强调基督的神性,而忽略了基督的人性。

《使徒信经》说:“耶稣基督。。。因着圣灵成孕,从童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来反驳马吉安Marcion的否定基督道成肉身及复活的说法及诺斯底派Gnosticism不承认基督有身体的教导。另外也有游斯丁和俄利根的“道的基督论”和爱任纽的《驳异端》及特土良的《论基督的肉体》来抨击这时期的异端,以肯定基督的人性。这是这时期的特色。

二,   关于基督神人二性的完整性
亚流继续在这课题探讨,认为基督没有完整的神性,是被造而次等的神,与圣父不同质,是半神半人的物。这观念引起许多的争议。在政治干预和地方派别下开了尼西亚会议(325年),产生了《尼西亚信经》来否认了亚流主义,肯定耶稣基督与圣父本体相同,是神,而非次等神。

另外,属亚历山大派的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s认为基督没有完整的人性,因为基督人性的灵被神性的道取代了。他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被定为异端。而属安提阿派的狄奥多若则认为基督有完整人性。这时期的特色是肯定基督的神性。

三,   关于基督神人二性的联系性
当基督拥有完整的神性和人性被接受后,这两性如何联系?涅斯多留Nestorius就认为基督有神人二性,有二位格,但二性是分离的。他在431年的以弗所会议被定为异端。但支持他的人却向东把这教义传进中国,称为景教。区利罗是以弗所“强盗”会议的主导,认为基督有二性和一位格。过后欧迪奇Eutyches却倡导基督只有一性说,神人二性融合成为一,成为第三性,因为他认为基督的人性被神性吸收了。他寻求罗马主教利奥的支持,但利奥却支持区利罗的基督二性一位格说。因此,在451年的迦克墩会议,涅斯多留和欧迪奇都被判为异端,同时也确定了基督神人二性的教义,即基督有完整的人性,也有完整的神性,同在一个位格里。以上的看法曾受基督一性说和基督一志说等两种学说的强烈挑战,但却不被击败。除此之外,《亚他那修信经》也肯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并反驳了过去基督论的异端。

心得感想
西方的基督论是以希腊文化和哲学背景建构的,是重理性而不是伦理的,但亚洲文化是重伦理的。这可能是为何今天的亚洲教会并不是很强调系统神学的教导。对耶稣神人二性的看法,不是很看重,重要的是我得救了。神救我就好了,如何救我没有什麽关系。但现在许多异端就是因为对基督论有错误的看法而走入歧途,如耶和华见证人,统一教,摩门教等,是过去对基督论看法有错误异端的翻版。过去是以希腊文化背景来建立基督论,现在可否以亚洲伦理文化来建立符合圣经教导的基督论?我想是可能的。

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两者都重要:若只看神性,为何人间多苦难;若只看人性,有苦难但没有胜过的盼望。但现代人往往忽略耶稣基督的人性,认为福音书毫无意义,耶稣说过什麽,做过什麽,都不重要。只要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就好了,只要知道因信称义就好了,只要去敬拜为我们死而复活的耶稣就好了。但这样的观念可能造成我们所敬拜的对象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本身。这是忽视教会历史基督论发展的后果。

政治与宗教的结合让人看到不良的结果,会歪曲真理,如区利罗,他虽有完整的神学,但品德却不好,因此,有好神学并不保证有好的灵性。还有亚流的政治手腕,还好真理到最后还是站立得稳。

过去对基督论讨论的目的是要对教义有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基本上是敬畏神的,但现今有些的讨论是要拆毁信仰的。因此,要以开明的态度和心胸及坚定的立场来讨论。但不要走到极端,那就变成了异端。虽然在教会、皇帝、政治的干预下,有时不公平,有时好像偏差者占优势,但神的真理却不会因为这些人为的因素而变质,反而愈辩愈明。但有一缺点是神学辩论的结果是有人服,有人不服;不服者就造成教会分裂。怪不得教会合一运动最大的困难是教义上的合一。

最后,圣经的权威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基督论都是建基在圣经的基础上,但现代有些神学学者却漠视圣经的权威。如果圣经的权威失去了,基督论也就站不住脚了,因为基督论的基础是建立在圣经上的。


参考书目
麦葛福著。《基督教神学手册》,刘良淑、王瑞琦合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页31, 36-38, 328-364, 369-392
沈介山。《今日教会的渊源:古代教会史》。台北:橄榄基金会出版,1984。页301-30
林鸿信。《教理史(上)》。台北:礼记出版社,1995。页187-207
林荣洪。《基督教神学发展史:初期教会》。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0。页145-78
赵天恩编著。《历代教会信条》。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2002。页1-10
萧江祥编著。《基督教思想史》。台北:中台神学院。页36-46
陶理编著。《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书楼,1997。页101-16164-86

初期教会基督论发展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